目录
文艺评论
清代京剧艺术源流考贺星榕;3-5
吹不完的口琴——探析中国经典话剧《窝头会馆》冯志程;6-8
戏剧研讨
新时代下京剧艺术的困境与传承发展张硕;9-11
新媒体视角下的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贾冬慧;12-14
论偶剧演员的基本修养张思乐;15-17
红线女的三次艺术高峰练行村;18-19
话剧剧本写作的教学与实践路径褚晓萌;20-23
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谈编导的创作思路陈琦;24-26
关于歌剧《白毛女》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的探讨薛珵方;27-29
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的音乐创作黄雅琴;石东昊;段友芳;30-32
闽剧中旦角身段的舞蹈特征分析张林娜;33-36
传统戏曲人物在油画中的具象表达刘奕忻;37-39
试论戏曲演员角色扮演与青春常态凌其锋;40-42
京剧元素在现代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黄麟;43-45
音乐研究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耿键;46-48
咏叹调《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音乐处理及演唱分析曾文佳;49-51
三种唱法演绎同一首作品的比较分析——以《一杯美酒》为例魏然;52-54
高等院校管弦乐团建设与管理研究王子健;55-57
合唱社团对高校开展多元化教学的影响——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快耳合唱社团为例蔡华明;58-61
新时期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的相关思考许可;62-64
浅析汉代器乐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特征罗羽涵;65-67
18世纪晚期维也纳音乐会的类型和节目吕彦瑾;68-70
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美学特征及美学本质研究商蕤;71-73
钢琴表演中音乐立体美学带来的听者沉浸式体验李翔;74-77
“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发展探索——以刘诗昆改编曲《战台风》为例刘岱;78-80
浅析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学研究陈雅萱;81-83
浅析唢呐曲《欢庆》演奏艺术特征刘家辉;84-86
乐队演奏中小提琴的作用探讨臧媛媛;87-89
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传承艾莹;90-93
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席胜男;94-96
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多元化构建实施研究章峻源;97-99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钢琴教学策略张海涛;100-102
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的协同配合赵梦迪;103-105
心中有“谱”,指尖有“神”——浅析钢琴读谱教学陈虹燕;106-108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弹奏能力的实践与研究陈瑶;109-111
舞蹈空间
叙事性舞蹈编创中的戏剧行动思维应用晏巧;112-114
“转之一字,为众妙之门”——中国古典舞“云肩转腰”的动作路径及身体美学蠡测李冬;115-117
四川沐川县歌舞乐展演的传承与发展李芳;丁瑶莉;118-120
中国舞蹈艺术的独特性李博桦;121-123
浅析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廖思思;124-126
舞蹈美学与民族舞表演艺术江谦谦;127-129
对新时期中老年人舞蹈编排的思考范敏芝;130-132
高校古典舞教学如何进行表演素质培养田雪;133-135
在艺术类高校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中推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意义和构想茹婷;136-138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改革研究毛梦媛;139-141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高校舞蹈学教学中的运用李霞;142-144
高校舞蹈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韩璐;145-147
影视观察
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的影视文化表达赵佳;148-150
过瘾人生 脚步丈量——从纪录片《好好拍电影》看许鞍华的电影精神孙琛;151-153
《兰心大剧院》:戏中人事与风格再塑陈伟伦;154-156
古筝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探讨祁雅致;157-159
教育论坛
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分析王曼格;160-162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声乐教学体系改革研究林钦;163-165
探析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李田;166-168
浅析当代高校声乐课堂中的常见问题栗茹;169-171
OBE理念下的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容邵;172-174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李芸芸;175-177
中学生声乐学习中民族素养培养的必要性王伟;178-180
基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虎怡;181-183
五字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与幼儿歌曲演唱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王雅新;184-186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表演教学实践探析勾天博;187-189
文化天地
“潇湘夜雨”急千里——元代“潇湘夜雨”诗词的文化内涵与情感特色陈素萍;190-192
清代小说《红楼梦》与《歧路灯》中的“情”“理”研究薛欢;193-195
基于“两创”指导思想下群众文艺创作的新思考钟玮;196-198